欧债中唯一不败的德国

作者:陈文茜    来源:《环球》2011年第15期

  欧洲荣景将最终结束于美丽的意大利海滩?或巴塞罗那梦幻的古典吉他声?

  
  《金融时报》、《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每周总有一篇文章以抒情式文字,哀悼华丽欧洲的终点。差别只是众多经济学家,有的最不看好西班牙,有的点名意大利或爱尔兰;共同的是,没有人认为欧元区危机会来自德国。

  多么奇特!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是战败之国。1945年希特勒举枪自杀前一天,先与多年女友艾娃举行婚宴。当日柏林巷战已开始,全城被苏军包围。婚宴于29日防空洞内凌晨举行,席上备着香槟酒。希特勒告诉宾客们,死对他已是一种解脱。他整日没入睡,人生倒数时刻,睡眠已是最不需要的活动。下午传来墨索里尼与情妇被处死,并暴尸街头的消息;隔一天,1945年4月30日下午3点30分,希特勒与所有身边人员一一诀别,他走进房间,先杀了心爱的狗,接着对着自己的嘴,放了一枪;夫人艾娃则是服毒自杀。当日晚间,红军冲进第三帝国国会大厦;柏林满街都是难民,整城一半沦为废墟。
  
  杜鲁门回忆战后巡视柏林,望着衣不蔽体的民众茫然走在街上,两眼无神。当晚杜鲁门于日记中写下:“此刻,我毫无胜利的欢愉。”
  
  66年过去了,欧元区战胜国大半倒下。惟独德国,永如奇迹,永远有能力东山再起。
  
  德国爬起来,并不容易。德国没有陷入高社会福利支出累积的国债危机,靠的是2003年起一连串退休法案改革。当年的总理施罗德不顾抗争,大力推行重大计划“2010大议程”(Agenda 2010)。这个改革方案取消了德国普遍过高的退休年金,调低失业救济金水平,并放宽僵硬的工时监管,与工会达成一份劳、资、国家竞争力三方全赢的“全面协议”。
  
  当时全球经济虽处于网络泡沫化及亚洲SARS的恐慌中,但德国并无重大经济危机。施罗德尝试说服国会与工会,德国如果不在体质好的时候改革,等病入膏肓,才来解决问题,工人及国家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个听起来平凡的“Agenda2010”,好似平淡无奇,却是一个惊人的协议。德国总理眼看中国、东欧廉价劳力崛起,他亲自出马与工会领袖面对面谈判,最终换得他们对全球经济趋势的理解。于是破天荒地,工会同意以更低的薪资交换更大的法律上的工作保障。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数据,过去十年,德国薪资实际降低4.5%。工会的让步换来的是工厂尖端技术不外移,德国出口竞争力也大增。
  
  德国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6.1%,人口虽仅8200万,却维持全球第二大出口国地位。出口在过去十年,为德国带来巨额的经常盈余,每年贡献三分之二增长。
  
  施罗德的远见,使德国成了如今唯一傲视欧洲的国家。就在它的边界,法国至今仍维持每周工时30小时的法律规定,经济疲弱;英国首相卡梅伦直至近日才提出改革退休养老金方案,结果6月30日75万人公私营部门大罢工,英国《卫报》引用工会发言人谈话,“我们要向政府宣战。”
  
  制造欧债恐慌的核心国希腊更显离谱。它的工会法规定53岁退休,退休金为原薪资百分之八十。希腊民众自二战以来,最认真、“工时”也最长的两天就是6月28日至29日48小时不中断的大抗争。全国飞机、银行、教师、医院、政府部门全加入大罢工,连媒体也在两天内各罢工5小时。
  
  德国ARD电视最新民调显示,60%德国人同意无论他们高兴与否,德国别无选择,为了欧元区稳定及德国的长期发展,只能帮助希腊;只剩37%的德国人忿忿不平,质问希腊为何可以毫无节制累积国债,并以欺骗手法加入欧元区?
  
  又是一场德国人的远见,挽救了世界经济。
  
  希特勒已死。可是德国人战后选择的一条截然不同的理智方式与远见路线,为德国在欧洲赢得了最终真正的胜利。

上一篇:如是我所闻    下一篇:“停”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