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罗尔

作者:刘婉媛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第19期

  一个春日下午,瑞典南部城市隆德,一场庆典正在隆重而低调地进行。2012年4月底,斯堪的纳维亚的阳光带着独特的安详和宁静,映在隆德大学朴素的礼堂大厅之中。

  典礼的主角是一位瑞典名门望族出身的世家子弟——外交官罗尔·瓦伦堡。倘若他依然在世,今年就是他的百年华诞了。来此为他庆生的,有他显赫家族的亲朋好友,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达官显贵,而更多的,是被他的精神所感召的普通人。

  60多年前,在纳粹暴政统治下的匈牙利,来自中立国瑞典的一名普通外交官向匈牙利的犹太人发放了瑞典护照,让他们在踏向死亡集中营的不归路上得以死里逃生。通过这种方式,这位名叫罗尔·瓦伦堡的瑞典人前后共营救了十几万犹太人。

  如今,纳粹暴政已成为历史,然而违反人道的种种不公依然四处存在。正因如此,罗尔留下的精神遗产更值得感念。

  前来参加庆典的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评论称,罗尔·瓦伦堡是20世纪最具感召力的人物之一,“60多年前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他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令人感怀,其示范意义历久弥新。如今,我们仍然朝着他的目标前进,但远未达到终点”。

  拦截死亡列车

  1912年8月4日,罗尔·瓦伦堡出生于斯德哥尔摩附近一个名叫卡普斯塔的小镇。他的家族——瓦伦堡家族从银行业起家,自19世纪中叶起便是全球最成功的资本帝国典范,其所控股的一长串企业名单包括爱立信、沃尔沃、北欧航空公司、ABB等等。这个与洛克菲勒、罗斯柴尔德齐名的家族,奉行的口号却是“存在,但不可见”——影响力无处不在,但行事极为低调。

  罗尔和其他普通欧洲青年一样,去了美国上大学,攻读建筑专业,每天打工挣零花钱。毕业后,罗尔回到了斯德哥尔摩,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这家公司专事瑞典与中欧各国的贸易,老板是一位匈牙利籍犹太人。

  从1938年开始,受德国纳粹主义的影响,匈牙利王国也掀起一股反犹太人风潮。罗尔的老板是犹太人,不方便去匈牙利,便常派罗尔作为自己的代表到匈牙利处理业务。

  1944年春天,希特勒的军队占领了匈牙利,更大规模、更残忍的清理犹太人运动开始了。纳粹军队联同匈牙利傀儡政府军警,开始逮捕匈牙利的犹太人,将他们运往设在波兰的集中营。每天,被送上死亡列车的匈牙利犹太人约有1.2万人。

  纳粹的暴行逐渐引起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成立了战争难民委员会,负责向受到轴心国迫害的犹太人等战争难民提供援助。1944年春天,美国财政部官员奥尔森作为战争难民委员会代表到达斯德哥尔摩,寻找营救匈牙利犹太人的良策。奥尔森和瑞典政府商量,决定派一名志愿者到匈牙利开展营救计划。

  通过自己的老板,罗尔知道了这一计划,决定挺身而出。1944年7月,32岁的罗尔以瑞典驻匈牙利使馆一秘的身份,来到了布达佩斯。当时,已经有近50万匈牙利犹太人被送往波兰的集中营,匈牙利国内仍有约23万犹太人,命运未卜。

  营救计划开始了。罗尔和他的使馆同事制作、签发一种“庇护护照”,领到这种护照的人,就成为瑞典的保护对象,等待被送往瑞典,从而也就免受被押送集中营的命运。瑞典使馆还和德国纳粹当局达成协议,持“庇护护照”的人不用佩戴标志犹太人身份的黄色六角星。

  虽然瑞典是中立国,但当时罗尔的工作依然面临极大风险。当时为罗尔工作的一名司机回忆说,有一次,罗尔追上了一列即将开往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列车,他跳上火车车顶,将手中的护照塞到未关紧的车厢门缝当中。站台上的德国兵喝令他马上下来,匈牙利警察甚至鸣枪示警,罗尔却视若无睹,继续在车顶上穿梭。通过车门的缝隙,一只只手从车厢里热切地伸向他,罗尔平静地将护照塞到这些人手中。待最后一本护照发放完毕,他下令拿到护照的人全部下车跟他走。

  “在德国人和匈牙利人的枪口下,他从容不迫地将这些犹太人带到停在附近的一辆大卡车边上,叫他们上车。我已经记不清这一次他救了多少犹太人,大概有几十人吧。在场的德国兵和匈牙利警察都惊呆了,可能是被他的勇气镇住了,或者是来不及反应,就这么让他走了。”

  在战争难民委员会的资助下,罗尔在布达佩斯城里租了32个处所,宣称那里是不受当局管辖的领地,享有外交豁免权。他在这些处所门口挂上巨大的瑞典国旗,并挂上“瑞典图书馆”“瑞典研究所”等牌子,事实上这里是收容犹太人的场所。

  直至二战结束,罗尔营救、庇护的犹太人多达十几万人。

  寻找罗尔

  1944年年底,苏联红军包围了布达佩斯,与德国国防军和匈牙利军队进行了激战。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1945年1月17日,苏军指挥官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召见罗尔。“我准备去见马利诺夫斯基……是作为客人还是俘虏,还不得而知。”这是罗尔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

  罗尔一去不复返。苏联人说,罗尔在前往马利诺夫斯基的指挥中心途中被盖世太保或者是匈牙利人暗杀了。然而,日后解密的苏联档案显示,因为怀疑罗尔伙同战争难民委员会从事针对苏联的间谍活动,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布尔加宁签发了对罗尔的逮捕令。1945年1月21日,苏联人将他押送到莫斯科的卢比扬卡监狱,这里是苏联克格勃的总部所在地。

  诡异的是,瑞典外交部似乎轻易就接受了罗尔已经死亡的消息,不再做任何营救的努力。

  而关于罗尔在苏联的境遇至今众说纷纭。1957年2月6日,苏联政府公开了一份文件,称罗尔于1947年7月17日因心脏病猝死于卢比扬卡监狱中。日后,一些有关证人指称罗尔并非死于心脏病,而是被苏联人处决。但无论如何,世人似乎已经普遍接受了罗尔已经去世的事实。

  然而,罗尔的家人却一直拒绝接受关于罗尔已故的说法。他们奔走各方,试图寻找亲人的踪迹,但是死是活,始终没有确凿的证据。一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仍有目击者称,他们见到了活着的罗尔·瓦伦堡。

  1979年,罗尔的生母和继父在两天之内先后服药自杀身亡。罗尔的妹妹尼娜对媒体表示,父母亲多年来饱受儿子生死不明的精神折磨,绝望导致他们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父母生前有令,要求他们兄妹两人假定罗尔还活着,一定要努力寻访他的下落。这种假定,一直要坚持到2000年才可以放弃。

  罗尔的事业

  多年来,罗尔的家人除了不断探寻他的下落,还不遗余力地推动他一生致力的人道主义事业。他同父异母的弟弟盖伊·冯·达德(一位着名的物理学家)和同父异母的妹妹尼娜,联合家族的力量,成立了以罗尔·瓦伦堡命名的基金会、研究所、学校,用以推动人道主义和人权保护的立法、学术研究和实践。尼娜的女儿也是一位知名的慈善公益人士,嫁给了前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他同样也是一位致力于人道主义事业的活动家。

  在纪念罗尔·瓦伦堡百年诞辰典礼上,93岁高龄的尼娜一袭红衣,端坐于前排正中,身旁是她的女婿、正在斡旋叙利亚危机的联合国秘书长特使安南。当尼娜颤巍巍地站起来,以细弱而深情的声音感谢大家支持罗尔的事业时,全场为之动容。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皮雷女士在典礼上发表演说称,罗尔·瓦伦堡的远见与勇气仍被今天追随人道主义事业的人士所仰望,“我们今天的事业,正是建立在巨人的肩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