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死亡里回溯人生

作者:曲冰 来源:读者杂志

  袁君的人生,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葬礼劈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那场葬礼之前,袁君是大连电视台的一名记者,过着有选题忙死、没有选题死忙的高压式生活。

  2004年,特别报道组的一个同事因过劳猝死,台里委托袁君为其做一个悼念的片子。袁君怀着巨大的悲伤整理了同事职业生涯里采编的所有的新闻报道,制作得很用心,她想通过这种方式为同事加兄弟的人生完美收官。片子的解说词后来被同事的家人看到,他们希望将其作为同事葬礼上的悼词,而袁君成了葬礼上当仁不让的主持人。

  葬礼简朴厚重,在哀乐声中,袁君读着为同事写的悼词:“他总是在每一条新闻播出之后努力地思考,看看整个事件是否还有继续跟进的可能,看看自己在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上是否还有缺陷。他说,这既是一种职业要求,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成功有时就是一种为难。”

  “或许,直到骤然离去,他依然没有实现他想要的成功。可是,一个人,在他活着的每一天都努力超越自己,这种坚持本身就已是了不起的成就。尽管他没有来得及问自己是否令自己满意,可是,我们可以替他回答:他来过,很优秀……”

  葬礼结束时,同事的爸爸紧紧地握住袁君的手说:“谢谢你,你比我们更懂他。”那天回到家里,袁君没有像平常一样上网看素材、找选题,而是破天荒地进厨房做好了饭,然后在楼下等老公和女儿回家。

  袁君没有跟他们提及同事的葬礼,只是这场葬礼在祭奠一个生命逝去的同时,也让袁君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袁君说自己如灵魂开窍般明白了,一辈子没多长,下辈子不一定能遇上,我们能在一起的时光原来这么短暂,趁还来得及,一定要不留遗憾地去爱。之后,袁君很快因为朋友之托主持了第二场葬礼。逝者是一位书画界的名人,袁君时常在电视上看到这位老先生的身影。袁君想对老先生的生前亲友进行一番采访,但很少有人配合。大家关心的,是那些巨额财产如何分配以及自己能够分到多少。

  尽管如此,袁君还是通过查阅一些资料给老先生写了一篇悼词。葬礼上没有人在意袁君说什么,遗体告别时,小三儿们与原配的家人打作一团。从死亡的角度回溯人生,过去所执着的一切,该有多么荒谬和可笑。

  如果你懂得向一个人的死致敬

  袁君主持葬礼的名气渐渐在大连传开。2010年年底,一位亿万富豪的妻子找到袁君,希望袁君能给她老公主持葬礼。与生前的风光相比,那位亿万富豪死得很仓促,抑郁症在他45岁时夺去了他的生命。

  他的妻子给袁君看了逝者生前大量的日记,这些日记深深震撼了袁君。财富对这位逝者来说早已成了数字,他的使命是管理这堆数额庞大的数字和数百名员工的命运。很多事务已经与个人喜好和利益没有多少关系。他完全可以选择停下来,换一个职业。袁君觉得,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了,一定会成为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但他没有。他依然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一边处理集团内部的争斗,一边应对来自市场的压力。

  袁君读着这位亿万富豪生前的日记,想着与这位富豪一样匆匆的赶路人,敬意有之,叹惋有之,悲凉亦有之……

  逝者已矣,但袁君决定做点什么来改变还活着的人。

  在这个富豪的葬礼上,袁君公布了他一天的开销,这个数字甚至还不及一个中产之家小孩子一天的花费。他拼命赚钱,却丝毫享受不到金钱带来的愉悦。他在日记中写道,他的快乐竟然来自一次汽车在路上的意外抛锚,他让司机等拖车来,自己则一个人步行去公司。他惊奇地发现,路边有那么多有趣的店面,他甚至看到了迎春花。

  他说:“如果没记错的话,我最后一次见它应该是在大学毕业那一年,同学们看到迎春花开了,一起去踏青。”

  袁君在悼词里写道:“他不是在车上,就是在飞机上,也有可能是在会议室里。他的生命自从承担起百人的企业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四季。他最美丽的记忆不是赚得第一桶金时的激动,也不是公司十周年庆典上的高朋满座,而是那个步行的午后,那一路惊奇的发现。我想,最后的时光里,他一定为自己铺设了一条芬芳的小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他应该是笑着走过那条通往天堂的小路,甚至还哼起了歌……所以,在此,让我们一起向死者致敬。”

  那是袁君第一次在葬礼上听到掌声,她知道那不是对逝者的不恭,而是大家情不自禁地用这种方式表达内心最真挚的尊敬。

  一种活法叫向死而生

  葬礼是一种道别,而道别并不意味着绝望。袁君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道别,是为一位德高望重的高中校长的葬礼做主持。老校长姓肖,享年85岁,这位老头儿风趣幽默,生前最爱热闹。

  校长的老伴在商量葬礼仪式时,没有向袁君提出任何的要求,只是很认真地讲了老校长生前的点点滴滴。

  在老人家细细碎碎的述说中,袁君知道了老校长其实已经身患四种癌症,生命对他来说已经是沉重的负担。可每一次濒临死亡,他还是会顽强抗争。

  袁君没有将老人的告别仪式选在殡仪馆里,她想这不是一个如此特别的老人想要的告别仪式。

  冥思苦想过后,袁君决定开一个party,就在老校长的家里,让每一位来送行的人都讲一件与老校长有关的、最有趣的事——让大家微笑着给老校长送行,也让这位老先生带着微笑上路。这个想法令老校长的夫人落泪,她对袁君说:“你应该算老肖的最后一个知己,谢谢你。”

  一百多位来宾,每个人都应要求穿着自己最漂亮的礼服,看上去仿佛是一场盛大的颁奖典礼。整个葬礼没有哭泣,没有哀乐,每个来宾讲述了一段他们与肖老的往事。

  一位邻居说:“我住在肖老家楼上,家里有个不打就不练琴的孩子。每天,让他练琴之前我先打骂他一番。后来有一天,肖老上楼来敲门,给我儿子带来了许多礼物,有书有玩具。肖老对我儿子说:‘我在你楼下,每天免费听你弹琴,这点礼物算是感谢吧,谢谢你让我每天都可以听到那么优美的琴声。’从此,我再没有为练琴的事打过儿子,他因为楼下有双欣赏他的乐曲的耳朵而变得很努力。这是我儿子刚刚通过钢琴十级考试的证书……”肖老多年的老友有一天突然造访,恰好肖老刚洗完澡,于是,老友看到了肖老稀疏的头发,胳膊上因化疗、放疗而粗黑的血管,老友顿时泪如雨下。肖老却笑着对他说:“一会儿让你见识一下化妆的魅力。”整整一个小时,再出现在老友面前的肖老,又像往常一样利落潇洒。肖老对老友说:“我天天都在做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事,我觉得挺快乐的。身体糟粕,但灵魂体面。”

  整个party,大家一直在微笑中追忆,在一种感而不伤的氛围里,分享着老人给每个人的人生带来的无穷教益。

  袁君说:“谢谢大家的故事,请相信,这样一个头发丝里都透着智慧的老人从此会让天堂里也充满欢声笑语。”

  很少有人能把葬礼主持人这样一个职业当成爱好,最开始有人找上袁君时,她总会想方设法拒绝,而如今袁君却有求必应。两年了,她在葬礼和葬礼之间来回,主持了将近百场葬礼,如同在近百人的生命里穿梭。她说,她就像活了一百辈子,体验了百味人生。现在的她很感谢这份工作给予她的一切,一场葬礼浓缩了一个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每一段故事对袁君来说都是养分。

  从死亡的角度回溯生命,会懂得如何更好地活在当下。

   (孙 娟摘自《华声》,勾 犇图)

上一篇:一个蓝领的创业史     下一篇: 我的第一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