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作者:〔美〕雷克·科斯纳/文 张勇/译 来源:读者杂志

  人们得出最终结论,有55%是根据说话者的举止做出判断,即说话者看起来想要表达什么意思,也就是通过视觉判断;另外的38%来自对说话人的语气、语调、音量等的判断;只有7%的信息来自说话人的词句和讲话内容。也就是说,倾听者得出的结论,其中有93%来自说话者怎么说,而不是说什么。

  如果你的说服对象坐着而你站着,你也应该坐下来。如果他们站着而你坐着,你要么选择站起来,要么给他们提供椅子。如果他们交叉双腿而你抱着胳膊,你就是在传递一个接近他们的信号。

  如果你的说服对象是一个活跃的交流者,那么在和他沟通的过程中,你至少得表现出一定的活跃性。如果对方并未特别活跃而你却是,那你就需要控制自己的行为。毕竟,对那些不活跃的交流者,当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对方的手、胳膊和面部表情时,就很难听清楚对方在说什么。

  当你向一个人微笑,而对方并没有用微笑回应你的时候,你很可能会觉得有一些不愉快,并决定再也不向他们微笑了。

  如果你的一天过得很不轻松,而你的说服对象并非这样,那么你至少要解释一下你的行为,这样对方就不会认为你是在针对他们了。你可以说:抱歉,我今天过得糟糕透了。这样,你严肃凝重的表情不会影响其他人听你说话,因为他们理解你的难处。

  聆听者得出结论的38%来自语速和音量。有些人讲话快,有些人讲话则慢腾腾的。你不得不重复几次,这样对方才能听懂你说的是什么,如果你有这样的情况,那说明你讲得快了,应该降低语速。当你说话的时候,人们开始嘀咕,或者悄悄离开房间,说明你说得太久了。注意对方说话的语速,然后调整自己的,以便让两者尽量接近,这很重要。你不必像其他人一样讲得那么快或那么慢,但应该尽量减少这种差别,并传递表示亲近的信号。

  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环境嘈杂,而你正费劲地从别人的低声细语中听取信息,却仍然听不真切。这时,你需要协调。你可以用喃喃细语回话,他们会问你:“什么?我听不清。”这样他们就会完全了解自己的问题,并主动开始提高声音,以便你能听清楚。

  这就是协调的力量。所有需要你做的,只是重视与你交流的那个人,并向他们传递一些表达亲近意思的信号。

  (长 生摘自朝华出版社《口才》一书,图选自译林出版社洪佩奇编《男人与女人》一书,〔阿根廷〕季 诺图)

上一篇:凡·高,还是猫     下一篇: 理发店的价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