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观点是毒药

作者:姬中宪 来源:读者

  这个时代的人,太需要一句现成的观点,最好朗朗上口,即学即用。于是,流行观点大行其道,它和流行服装、流行歌曲一起,像台风一样,每年变着花样登陆,风卷残云,左右大众言行。热闹过后再反思,其中多数经不起推敲。

  上学的时候就一直听老师讲一句话:“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很多学校把这句话挂在墙上,学生们把它记在笔记本上,奉若真理。现在看来,这观点虽然很励志,但如果不加分辨地执行,搞不好也会走火入魔,贻误终生。事实上,被这份“成功配方”成功误导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不知道的是,“汗水”和“灵感”的重要系数,从来不是靠量化的百分比来衡量的,99%并不比1%更大、更重要,1%也意味着缺一不可、一票否决,两者是不可替代的,没有这1%的灵感和天赋,99%的汗水也等于零。在很多领域内,勤不一定能补拙,有时倒会助长拙。

  我刚工作的时候,流行“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买房的故事”。我得说,文学的力量真是无穷的,这个故事成功地忽悠了一代中国人,让我们质疑自己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让我们感叹房价还不够高,还应该更高,才对得起我们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后来,房价果然高了,我们成了房奴,这才陆续醒过来:原来那只是一则故事,故事的背后是营销为我们演奏的一首催眠曲、幻想曲。

  有一年,家里老人传授给我一条“真理”:“早晨吃姜赛参汤,晚上吃姜赛砒霜”。听听,多么工整,还押韵呢。我们的文化里,对押韵的文字总是盲目崇拜,觉得押韵工整的必是合理的。老人深信这句话,还托我用电脑打印了,贴在她家厨房的墙上,以示警告。我暗想,过年的时候,我应该把这两句话写成对联贴在她家门口,横批“早吃早好”。可是,还没等到过年,老人又告诉我,专家辟谣了,晚上能吃姜,只是不如早晨吃姜效果好,而且也因人而异。可怜我刚刚努力戒掉晚上吃姜的习惯,现在是不是要再改回去?我决定还是等一等,因为过几天专家可能还要辟谣。

  很多流行观点的原创作者正是“专家”。多年前,牙膏广告流行“全国牙防组认证”,一个穿白大褂戴眼镜的医生,冲你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往牙膏上敲一个章,表示认证合格。我很迷信这个组,买牙膏必找认证,直到有一年央视曝光,这个“全国牙防组”根本是个非法组织,连个公章都没有,还涉嫌参与权钱交易。那一口白牙,不是牙膏刷出来的,而是吃回扣吃出来的。这让我很受伤,从此再不相信“牙好,人品就好”。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该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流行观点了吧?小时候听家长、老师讲,长大了再对着自己的孩子讲,俨然祖训、家学,要代代传下去。人生明明是一场长跑,非要搞成百米冲刺,在前一百米决出胜负;人生甚至根本不是一场跑步比赛,偏要画出跑道,只问输赢。这句话坑害了几代中国孩子,至今仍大有市场。它毁掉了中国人的童年,也为成年人的疯狂变态埋下伏笔,让家长间的“军备竞赛”层层升级。这是教育界最大的谎言,是商家和专家编织的弥天大谎,却能如此深入人心,不能不让人佩服流行的威力。

  “婚姻需要经营”,女人们几乎张口就会说。毫不避讳地讲,我反感这句话,就像我反感网上所有打着女明星名义传播的那些“女人经”一样。什么“女人要有心计”“不会化妆的女人没前途”,这些在闺密间公开流传的“悄悄话”,背后的逻辑惊人地一致:以商业规则揣摩婚姻,以功利目标订制家庭。问题是,女人们真的能从这些话中受益吗?殊不知,婚姻不幸的根源,恰恰是有些女人太会“经营”,把相亲对象当客户,把爱情当交易,把青春、婚姻与前途捆绑。

  于是,“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挣钱养家”便成为男人讨好女人的最好说辞,也是女人炫富、炫老公的首选格言,据说很多婚礼上的新人都拿这句话来宣誓了。可是,新娘们、女人们,当你们陶醉在这句话里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句话背后的陷阱:迟早有一天,你不再貌美如花,到时候,可别怪他不再挣钱养家,也别怪他挣钱养她——另一个貌美如花的女人。因为你本来就是“负责”貌美如花的,如今你成明日黄花,是你自己失职。

  好吧,你说这句话只是玩笑,但接下来你们有了孩子,立刻搬出另一套观点,“男孩穷养女孩富养”——这回可是当真了。这句话流传久远,我不知道它的始作俑者动机何在,相信初衷是好的,实践中也曾有大量案例佐证。但现在,这观点被迅速物质化、庸俗化,富养出来的女孩(也包括男孩),眼界确实高了,不会轻易被两块糖哄骗了,却转身成为“婚姻需要经营”的忠实拥趸,甚至将“富养”演变成“包养”。究其根源,是我们对“富”的理解太狭隘,我们终究是一群精神上的赤贫者。

  艺术难有标准,艺术的伎俩全在暗示,一百个书托暗示这本书是好书,这本书就真成了好书。而现在,艺术更加简单粗暴,连暗示都省了,他直接告诉你:我是大导演,所以我拍的片子叫大片;我是名作家,所以我写的书叫名著。于是,观众和读者慕名而来,满载而归。

  这个时代,多数人不思考,让少数人代自己思考,比如商家,比如决策者,再比如上帝。理由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为了不让人家笑话,干脆不思考。相比思考,道听途说要轻松得多。于是,多数不思考的人,等着少数人的思考成果。他们打着灯、排着队,迫切想得到一句现成的答案,好带回家去,受益终生。杨德昌的电影《麻将》里反复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们就等着别人来告诉他们,所以,只要你用很诚恳的态度告诉他他想要什么就对了。”

  这些年流行“国学”,推崇“讲坛”,名教授、名嘴大放光芒。我观察,活跃在各大讲坛上的名教授们有个共同点:都是段子高手,都是流行观点的大力传播者(甚至不是原创者)。我称他们为“说书艺人”,他们和周立波的区别仅在于:他们能给每一个流行的段子冠以一个学术名称。于是,“好学”的听众们蜂拥而至,听几个笑话,哈哈一乐,回到单位和同事一搬弄,好像得了什么真学问似的。

  委身于流行观点之下,总有种安全感,即使事后观点被证明是谬论,祸害的也不是我一个人,身后有一大批垫背的;以大众的选择来弥补自己见识的短浅,也算是权宜之计;而且市面上的流行观点,多数也有正确的一面,关键看放在什么语境下理解。正如毒药也是药,有药效,但要对症下药,且不能过量,过了量,或吃错了药,就真变成毒药,谋财害命,误国误民。

  流行观点像流行性感冒,总有中招的一天。完全拒绝不现实,会显得太不合群,有一个办法:把流行观点当作流行歌曲,听过就算,实在忍不住,哼哼两句也无妨,只要别当真;骨子里,对所有流行的东西持警惕态度,流行观点袭来,要学“微信”精神——微微相信,万不可全信。以上都是治标,要治本,还是要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有立场,有成熟的价值观和稳定的信仰,任凭流行观点满天飞,我自岿然不动。

上一篇:尊贵地离席     下一篇: 带娃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