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终将渐行渐远

作者:彭敏 来源:读者

  一

  我有一个初中同学甲,10多年前是死党,10多年来音讯渺茫。

  一次同学聚会偶然碰见,他已经是一家小公司的老板。遥想当年初中毕业,我一路从高中读到研究生然后进入北京一家事业单位,他则像我们家乡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南下广东,端过盘子、干过保安、当过学徒,最终通过卖木地板修成正果,在好几个城市开了分店。

  那年冬天,我是挤火车回的衡阳,甲则开着他的别克小轿车,威风凛凛。毕业10多年,那是我们初中班级唯一一次像模像样的同学聚会,因此大家兴致勃勃,连着聚了好几天。甲和另外一个同学乙,算是同学里混得最有声有色的两个。尽管聚会向所有人征集了一笔资金以供开销,但乙自觉在老家算东道主,抢着买了好几次单,甲则缩头缩脑,不顾旁人起哄,几天下来也没额外掏过腰包,即便在打牌赌钱时,也是输了200元就赶紧起身让出座位,退到一边默默观战。

  对他这样克己自律的习气,我当时是有几分欣赏的,心想难怪他能白手起家,混到这个份儿上。然而很快,甲便让我见识到了他的另一面。

  回北京之后没多久,我便接到甲的电话。

  “老同学!上次见你,实在是佩服,太有文化了!让我们这些文盲怎么活啊!”热烈的开场白之后,他很快就进入正题,“能不能请你帮个小忙?我一个生意上的伙伴刚生了儿子,想取一个有内涵的名字,我说这好办,我有一同学,北大中文系研究生毕业,我让他给你取!”

  我本身就不善于拒绝别人,加上之前那次聚会又聊得不错,虽然心中窝囊,也只好答应下来。我已经记不清到底给多少小孩取过名字了,每次都是旁搜远绍、引经据典,还得满足孩子爸妈五花八门的要求。每次取名都得修改好几个来回,弄得我心力交瘁,可自始至终这些孩子我一个也没见过,今后也必定是茫茫人海,相忘于江湖。

  甲的产业全在广东几个城市,他隔三岔五便嚷嚷说要我去广州找他玩,然后有天晚上他的电话又来了。这次,是他的公司因为又多开了两家门店,想要改一个更有文化的名字,并且要得还挺急。我当天晚上没空,第二天不上班,就窝在家里按他提的要求翻遍了《诗经》和唐诗宋词,还真弄出几个自觉有韵味的名字供他选择。可任凭我绞尽脑汁,他总是不满意。到后来我已经明白了自己之所以还在坚持,并不是顾念当年的同学情谊,而是性格中的弱点让我不知该如何冷峻地拒绝。这事前后折腾了我3天,终于在我又发过去几个名字之后他不再吱声了。

  过了两天,我通过微信问他:“最后定了哪个名字?”

  他说:“黄家木业!谐音皇家,气派、尊贵,还把我的姓给嵌进去了!”

  我内心崩溃得无以言表。在折腾我好几天之后,甲自己想出了得意的名字。我真想拜托他,下次能自食其力就不要再抓我当陪练。我也恨自己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干脆地拒绝,他自己的事情难道不应该他自己去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吗?

  2015年6月,我随凤凰文化代表队到安阳录“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期间,我又接到了他的电话。

  毫无疑问,他又想抓我当壮丁。果不其然,一阵简短的寒暄后,甲再次夸奖了我的文采并提出了他的请求:如今他的公司已小有规模,却始终缺少一份让客户耳目一新的宣传文案,于是他又想起我这个北大中文系毕业的老同学来。

  这次,我用非常冷淡的口气说:“我凭什么帮你写文案?你又不是我老板,又不付我钱。”

  他有点意外,但还没有放弃:“你那么有才,写这个不是动动手指的事嘛。”

  我终于爆发了:“我现在跟你很熟吗?我难道整天游手好闲没事干,就等着帮别人义务劳动吗?”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对某个人一再地虚与委蛇或是隐忍退让,总觉得拂了人家的面子以后不好相处,但其实,若此人总将你推向这样两难的境地,说明他早就不想跟你好好相处了。对这样的人,一定要及时翻脸,及早了断。要知道,真正的朋友,是会心疼你,为你着想的。

  二

  在我还不善于拒绝人,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管理自己的时间时,多少平时不怎么联系的人怀揣各自的目的找上门来,我都照单全收了。最荒唐最虐心的一次,我现在想想都觉得自己那么不可理喻!

  那是2006年9月,我在北大读研的第一个月。一天晚上6点,我接到本科同学丙的电话,照例在一阵寒暄后进入正题。事情是这样的:丙在某省城一个要害部门做公务员,整个系统正在为国庆筹备盛大的晚会,他们部门领导让新来的几个年轻同志出个节目。他们既不会唱也不会跳,唯一的选择就是排一出话剧。

  丙和我并不算特别熟,但也不算生疏,这种关系最难取舍。搁现在,这种事儿我早就一口回绝了。每个人都应该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揽下了“瓷器活”,却跑去别人那请“金刚钻”,谁有这义务来成全你的非分之想?

  尽管感到为难,我还是答应了丙。当年的我,就是这样不会拒绝人。他提了一个要求,就是一定要幽默,要搞笑,最好让观众从头笑到尾。

  丙给了我一天时间来写这个剧本,挂掉他电话大约是6点15分。

  半个小时后,我接到了父亲的电话。他说了没两句,我的喉咙就哽住了,我用力压抑自己才没有哭出声来。

  之前,我82岁的奶奶在老家的医院几度病危。我守了她半个暑假,看她病情稳定才来安心上学。哪里想到,终究还是没能久留。

  我火速订了第二天早上回衡阳的机票。

  然而,在半小时前答应丙的事情怎么办?直接坦白实情,然后撂挑子走人吗?他会不会觉得我推三阻四编瞎话……在一阵波澜壮阔的内心戏之后,我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熬通宵写完那个剧本。

  天知道我是怎么做到一边忍着悲痛,一边绞尽脑汁琢磨着让某个机关的领导忍俊不禁的。

  把剧本发给丙之后,我就拖着箱子出发了。

  丙得知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是在3天后,他打电话过来时,我奶奶的丧礼已接近尾声。我从他语气里听出了震惊、感动和歉疚,这让我感到一阵温暖。只可惜,这并不是一个同学情深的故事。实际上,那是我和丙的最后一次联系。9年来,我们没再见过面,也没有任何形式的联系,包括他回北京时请同学吃饭,也是我从别人那里听来的。

  友情并不会因为你委屈自己帮助别人而变得更加醇厚。有些人之所以总是提出非分的要求,就是因为他心中早已明了,在耗光原有的那一点情分后,彼此终将渐行渐远。

  当然,我并不是倡导在朋友遇到困难时拒绝施以援手,这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真正的朋友,一定是彼此守望、相互扶持,而不会是单方面的榨取和苛求。

上一篇:愚蠢的争斗     下一篇: 极品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