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英雄我们安葬

作者:王树增 来源:读者

  发现日军绕道南下后,张自忠立即率部开始追击。被张自忠死缠不放的日军,是企图向南集结的第三十九师团。

  此时,张自忠完全可以不去追击,因为他的阻击任务已经完成。

  日军已经知道决心与他们死战到底的中国军队将领是谁了。日军通信部队截获了重庆与第五战区之间的电报,也截获了张自忠发给蒋介石的电报。1940年5月16日晨,日军第三十九师团扫荡圆沟(宜城东北约一公里)附近山地,9时接到他们通信部队的通报说“敌三十三集团军总部即在圆沟”。第三十九师团接到这一情报,顿时紧张起来,于是决定黄昏前向三十三集团军总部(即张自忠部)发动决定性打击,欲将其消灭。

  日军第三十九师团掉头转身,对张自忠部完成了战术包围。

  张自忠顿陷绝境。

  张自忠部兵力单薄,没有后援,无法构筑纵深阵地,狭窄的前沿后方就是总指挥部。日军第三十九师团师团长村上启作决定抓住这一难得的战机,集中五千多兵力以及所有的火炮,向张自忠部的阵地发起了凶猛的合围。调集部队增援,至少需要半天,如果即刻撤离,也许尚可冲出去,但临阵脱逃是张自忠誓死不为的。为坚持到增援部队抵达,张自忠指挥少量部队死守阵地。残酷的战斗没有持续多久,阵地四周的小高地便相继失守。那些还活着的中国官兵知道总司令就在身后的小山包上,于是纷纷向总指挥部靠拢。而张自忠身处的小山包,在日军的攻击下已遍布尸体,张自忠左臂负伤仍立于山头督战。日军的又一阵弹雨过后,张自忠胸部中弹,血流如注。他倒下了。

  日军向山顶蜂拥而来。

  在此之前,张自忠把他的卫队全部派往一线阵地,此时身边只剩下始终不肯离去的高参张敬。张敬用手枪射倒几名登上山包的日军,随即被后面冲上来的日军用刺刀刺倒。

  一颗子弹再次射入张自忠的腹部。

  一名日军士兵冲上来,用刺刀向张自忠刺去,张自忠突然挺立起来,试图抓住日军士兵的刀刃。

  另一名日军士兵的刺刀狠狠地刺入他的身体。

  张自忠永远地倒下了。

  日军士兵开始检查尸体,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东西。一名日军少佐上来仔细检查,终于发现一支钢笔,钢笔上刻着“张自忠”三个字。

  日军第三十九师团参谋长专田盛寿闻讯赶来,因为他认识张自忠。他在“七七事变”前担任中国驻屯军高级参谋,与时任天津市长的张自忠见过面。他对张自忠的印象是:“眼光远大,为人温厚,威望极高。”专田盛寿跪在地上,为张自忠整理了破碎的军衣,然后命令下属用担架将遗体抬下山埋葬。日军将遗体抬至三十余里之外的陈家集附近,将遗体洗净,用布裹好,备棺埋葬,用木牌作标志,上书“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等字样,并向坟墓敬礼。张自忠,抗日战争中国阵亡的第一位集团军总司令。

  第三十八师和第一七九师官兵得知噩耗后,当夜不顾一切地向日军第三十九师团司令部后山发动袭击,为的是抢回张自忠的遗骸。日军的记载是:“当夜即被数百中国兵采取夜袭方式而取走。”

  张自忠的遗骸被中国军民重新洗净,换上整洁的内衣和军装,军装上佩挂领章和短剑,殓入一副贵重的楠木棺材里。灵柩运抵宜昌后,民生轮船公司派专轮护送前往重庆,一路经过巴东、巫山、云阳、万县、忠县、涪陵等地。所经之处,祭祀的供桌绵延数里,祈愿的香火缭绕不绝,中国百姓在长江岸边长跪不起。5月28日,灵柩抵达重庆,蒋介石臂挽黑纱立于江边迎灵。此时轰炸重庆的日军战机飞临上空,防空警报长鸣,但重庆全城无人躲避。百姓们把盛满手擀面条的大碗高举过头顶,这是他们为张自忠做的一碗送其远行的北方饭。

  时年49岁的张自忠,16岁那年由母亲做主,与山东老家一位名叫李敏慧的17岁女子结婚。婚后数十年中,两人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得知丈夫殉国后,李敏慧从容料理好家事,绝食而死。

  蒋介石通电全军,认为张自忠以身殉国之举,不但令全国百姓认知了曾“为全国人民所不谅”的他,且其所作所为更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迨抗战既起,义奋超群,所向无前,然后知其忠义之性,卓越寻常,而其忍辱负重,杀敌致果之概,乃始大白于世。夫见危授命,烈士之行,古今犹多有之。至于当艰难之会,内断诸心,苟利国家,曾不以当世之是非毁誉乱其虑,此古大臣谋国之用心,固非寻常之人所及知,亦非寻常之人所能任也……

  不苟私利的献身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尊嚴来讲,永远都如金子般宝贵。

  因此,张自忠的死,成为国人心头难忘的痛。

  这就是这片国土上至今以“张自忠”命名的城市街道如此之多的原因。

  (金木水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抗日战争》一书,刘志刚图)

上一篇:风流者张贤亮     下一篇: 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