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字纸

作者:哥伯播义 来源:读者

  大家一定听说过,中国人非常尊重知识,他们甚至会敬重那些印过或写过字的废纸片。当我们随意把废纸用于各种用途时,中国人非常勤勉地防止人们滥用废纸,这种现象无疑很好地展现了这个民族的独特性。他们无法忍受任何一个字受到亵渎。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种正确的情感,但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种情感被发展得有些过度了。掌握文字的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显著的特征。饮食、言谈,或从一定的程度上说,理性和本能都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但是,借助笔尖的随意滑动来记录过去的活动、将想法永久保存、表达难懂又复杂的观点,这样的能力使人区别于野兽。

  

  滥用纸张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无关痛痒的事,但在中国人的眼中却是很严肃的,是不容许人带着偏见的眼光去看待的。我想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在文明和高雅方面的好名声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如果我们把书籍或其中的一部分践踏在脚下,或用带字的纸张包起脏兮兮的包裹,甚至用它擦去桌上的墨水或灰尘,那么我们就不值得擁有称得上是语言或文学的东西。

  每个读书人都会在书房放置一个废纸篓,在这幅图中,站在门口的这个男人手上所拿的正是这个废纸篓。它通常是挂在墙上使用的,用来收集随意涂写过的纸张,甚至是仅有半个字的碎纸片。当那个挑着大筐的男人大喊“敬惜字纸”时,读书人会亲自或让仆人去门口,把纸篓里的所有纸张倒入那个又轻又大的柳条筐里。一般来讲,收字纸的人是一群读书人共同雇用的。在这幅图中,我们可以从那个柳条筐的小旗上看出,他属于广文会。收来的纸张会放在单独的火炉里焚烧掉,这个专用的火炉通常建在寺院的侧面天井内。(厨房里的炉灶太亵渎文字了)一些更严格的读书人甚至不允许纸张燃烧后的灰烬被风吹得四散飘零,于是将纸灰倒入流淌的小溪,让溪水带走它们。在宁波这样一个距离大海仅二十多公里的城市,我听说读书人会将纸灰交给可信的仆人,他会带着纸灰顺流而下,直至河口,然后将它投入退潮的海水中。灰烬与大海融为一体,也就有效地确保文字不会遭受任何形式的亵渎。

  (沈言摘自学林出版社,图选自《市井图景里的中国人》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