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的光影印象

作者:梁进 摘自:科学普及出版社《名画中的数学密码》一书

  《日出印象》

  印象派的名称来源于莫奈在1874年一个另类画展中受到嘲讽的一幅画作——《日出印象》。这幅画描绘的是塞纳河港口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时的情景。画家在很短的瞬间,将早晨的美景在光线还没有变化前画成作品。学院派的老古董认为这幅画很粗糙、太随意,并嘲笑这幅画是画家脑袋进水时在画面上泼了糨糊,或者完全就是凭印象胡乱涂出来的;其他人也附和说,这类画家统统都是“印象主义”。没想到,这些酸溜溜挖苦的话,反而成全并造就了“印象派”。后来这个称号也成为这个充满生命力的画派的象征。莫奈也成了印象派的先驱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在这幅画中,除了三艘轮廓依次变得分明的小船,海港和岸边的细节并不清晰,给人一种整体模糊的感觉,好像是睡眼惺忪时看到的清晨港口的朦胧景象。唯一那轮红红的、处在画面黄金分割位置上的朝阳及其投射在水面上的光影点醒了画面,让观众得以真真切切地分享那种早起推窗、呼吸晨曦、沐浴朝霞、身临其境的感觉。

  莫奈长期探索光与空气的感觉效果,特别擅长光与影的表现技法。他对色彩的把握和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的表达方式。他认为色彩的变化是随着观察位置,因光的状态和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也会受到画家主观情绪的影响。他常常变换条件,对同一对象进行多次描绘,从自然光色的千变万化中捕捉感觉。这时,绘画对象的细节已不再重要,而画家通过描绘对象并不清晰的姿态和其微妙细腻的光线变幻,表现了更为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层次,从而使其作品有了更强烈的感染力。

  在处理模糊印象方面,艺术走到了数学的前面。数学一直以处理问题精准清晰而著称。在印象派横行的年代,画面已经“印象”了,但数学家们还不知对生活中大量的模糊概念该如何处理,一直在和准确较劲。直到一个世纪后,在实际中处理大量界限不分明的模糊信息的迫切需求,使模糊集合、模糊逻辑的理论发展起来,随后延伸到模糊拓扑、模糊测度论、模糊代数学、模糊分析学、模糊群、模糊图论、模糊概率统计等数学领域。1965年,美国控制论学者罗特法利·阿斯卡·扎德在《信息与控制》杂志上发表论文《模糊集合》,标志着模糊数学这门新学科的诞生。很快,对模糊性概念有了模糊集的描述方式,人们可以用模糊数学来识别、判断、评价、推理、预测、决策和控制模糊过程。这样,它在模糊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使得数学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当然,模糊数学与印象派不同的是,前者仍然是客观的。《持阳伞的妇人》

  我们来欣赏莫奈的画作《持阳伞的妇人》。画中的妇人面部藏在伞中,轮廓模糊,但整个画面色彩的基调明亮,红、黄、绿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使我们感到画面中人物的年轻美丽。云飘忽不定,动感极强,加上草和头巾的舞动,使人有沐浴在阳光里,和风袭面的感觉。画中天地不分,背光给人物镶上了金边,视角由下而上,头巾和天空的颜色一致,伞跟裙子和大地的颜色调和,让人觉得少妇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富有强劲的生命力。而作品充满青春气息的氛围使得人物的美丽给观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从而也将画的空间从方寸之域拓展、延伸到一个观众与画家共同创造的空间里。

  印象派最成功之处是将画家的感觉融进了画布,它脱离了以往艺术形式对历史和宗教的依赖,摒弃了传统的创作观念和手法,将重点聚焦在纯粹的视觉感受上,而内容和主题变成了陪衬。印象派艺术家着重于描绘自然的刹那景象,使一瞬间成为永恒,并将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他们通过感觉映射,建立了一座和观众交流的情感桥梁。于是,将作品从原来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提升到主动地抒发和宣泄画家的主观情感的境界。画家试图在客观实体和主观意念之间找到一个打上作者烙印的映射函数。用数学的话说,就是通过画家把古典空间的映射推广到广义空间,将现实物体与情绪感觉建立起联系。印象派观察、直接感受和表现色彩变化的奇妙画风,对后来的现代艺术影响非常深远。而且他们还特别喜欢针对一个主题用不同的色彩表现不同的情绪。绘画从实描走向抽象,中外的艺术家以不同的方式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例如郑板桥抽象的是竹的神韵,凡·高抽象的是向日葵的情调,莫奈抽象的是睡莲的光感,等等。《圣拉扎尔火车站》

  《圣拉扎尔火车站》是莫奈画作中时代感最强的一幅。工业革命后,机械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也产生了污染、噪音,并开始破坏自然美,这让坚守传统的人悲观哀叹。然而真正的艺術家并不完全同意,在他们的眼里,美存在于任何地方。摒除杂质,发现美只需具有非凡穿透力的眼睛和善于挖掘的画笔。工业也是美,只是美的形式不同罢了。这幅画直接让绘画历史上从来未出现过的工业革命的象征——火车入画。画面的处理方式完全是“印象式”的,升腾的烟雾、模糊的远景、忙碌的身影、似透未透的穹顶以及待发的火车,都把火车站的气氛刻画得生动、喧闹,也暗喻着机械大时代的生机勃勃和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干草垛》

  莫奈很喜欢画系列画,《干草垛》就属于这样的系列画。该图是藏于法国罗浮宫的其中一幅。画面很简洁,远近的背景都很模糊,只有两个大小不一、几何形状鲜明而颜色混沌的黄色草垛立于画中。对于这么简单的物体,画面好像没有表达什么,然而艺术批评家并不这么认为。法国作家奥克塔夫·米尔博说:“这就好像人的脸庞,我们可以看到和感受到细微的变化,感受到内心的激情、灵魂的震撼,还有狂喜、忧郁、痛苦,人内心的一切。”画家康定斯基则认为,可以从草垛中获得某种启示。这种以简喻繁的方式让这一系列绘画记录了现代绘画发展的重要时刻。《睡莲》(1916年)《睡莲》(1919年)

  莫奈最有名的系列作品是《睡莲》,他将同一池塘里的睡莲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光照下的不同姿态以画家不同的感觉画出来,展现出睡莲层次丰满的外形和内涵。实际上他通过一系列的映射,将睡莲按时间轴的变化,通过在二维画布上多加一维离散的时间轴表现出来,而每一幅画都是这个轴上某个时刻的一个截面。由于莫奈对光和色特别敏感,他往往能发掘出人们忽略的一些转瞬即逝的感觉和情绪。不仅如此,莫奈找到的是睡莲的状态和人的情绪之间的映射,这使得观众能和他笔下的睡莲产生强烈的共鸣。这种映射使得他笔下的色彩并不完全“忠实”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更加迎合人的情绪。这些《睡莲》好像是莫奈对印象派画的注解:真正的生活就像睡蓮,而想象和感受就像池塘里的水,随着季节、天空的变化反射出绮丽幽幻的色彩。所以他的画惊艳而耐品,往往是各博物馆争相收藏的“宠儿”,他的粉丝多年来一直有增无减。

  我们来欣赏莫奈的两幅《睡莲》。上面的一幅是他在1916年画的,梦幻而空灵,深蓝的池水如静谧的夜空,莲花点点若星辰,荷叶片片似云朵。烟雾般的紫色和绿色到底是岸边柳树的映象,是水底下鬼魅的影子,还是天上妖娆的晚风?下面的一幅是他于1919年画的,神秘而多彩,水面明丽,霞光流动。荷叶似盈盈绿波,莲花如星星红火。整个画面还抹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膜。

  你能感觉出这些画描绘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吗?它们能与你的什么情绪产生共鸣呢?

  (白石岩摘自科学普及出版社《名画中的数学密码》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