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向心力

作者:刘墉 摘自:《中外文摘》2018年第22期

  我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最后一年,班里突然来了一位50岁左右的太太。她挤在我们这群年轻人中间,给人感觉很特别。

  起初,我以為她是来旁听的。后来看她也紧张兮兮地应付考试,才知道她是正式学生。她从不迟到、缺课,笔记也做得很好,所以逃课的人都找她帮忙。大家亲切地称她赵太太。直到毕业,我才知道,她就是美国交通部部长赵小兰的母亲——朱木兰女士。

  赵小兰不仅是最年轻的白宫学者,也是当时在美国政府职位最高的华裔人士。

  其中,家庭因素尤为重要。

  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博士很好客,每当有客人来,六个女儿只要在家,一定会出来招呼。她们非常恭敬地为客人倒茶,脸上总是带着真诚的笑容。特别有意思的是,当赵家宴请客人时,几个女儿不但不上桌,而且会一直守在客人身后,为大家上菜、斟酒。赵太太说:“没错,我们让她们做女侍,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训练?”

  孩子们很小就懂得要积极参与到家庭生活中去。有一件事让人难以置信,赵小兰家门前长达37米的柏油路车道,竟然是姐妹们在父亲的指挥下铺成的。

  “家园,家园,这个园地是一家人的。每个人都有责任!”赵太太如是说。由于她们都贡献了各自的心力,所以尤其懂得爱这个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家的一分子,家是属于自己的,也就更能体会到荣辱与共,同心协力。在他们看来,每个成员都有“向心力”,家自然越来越兴旺。

  (林冬冬摘自《中外文摘》201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