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情缘

作者:刘雨姗 摘自:读者

  20多年来,我接触过不少报刊,近几年又有各种手机杂志、电子书之类,书的形式因科技的进步而变得琳琅满目。过尽千帆,常陪在我身旁的唯有纸质的《读者》。

  《读者》的内容,一直都是守正创新、精益求精,或轻松愉悦,或厚重沧桑。

  《读者》与广大读者有缘,与我有缘,也与我的儿子有缘。

  2010年暑假,我向8岁的儿子推荐了《读者》,没有想到,他一下就喜欢上了!他接触的第一本《读者》是2010年第14期,他读的第一篇文章是毕淑敏的《儿子的创意》。读完之后,他要我回答“什么是创意”,我说是“创造性的意见”,他帮我修正为“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文中有一句话“参与固然重要,得奖也很重要”。儿子依葫芦画瓢,告诉我“努力固然重要,分数也很重要”……时光匆匆,如今儿子也算是9年的《读者》粉丝了,我们家里最多的杂志就是《读者》。每次都是我先读完,在封面上备注几篇个人觉得一定不要错过的好文章再交给他。当下,很多孩子可能过度依赖手机,其实我们只要养成阅读的习惯,手机依赖症就会有所改善。

  《读者》对我儿子的影响比较明显——他的思维比同龄人成熟,学习和处事都较为理性、乐观。儿子上高中后,学业很忙,每次月假回家,他都会带上几本新《读者》去学校。他说不仅自己看,有时同学也借阅。他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很大提高,从小学到高中的作文比赛中拿过很多奖。2018年,学校举行了“中国诗词大会及主持人演讲大赛”,班主任吴莹老师给我发了儿子的现场视频。我们看到他手握梅西的小雕像,淡定从容又抑扬顿挫地发表演讲。最终,他荣获一等奖。2019年2月,他的现场作文《最美不过繁花锦簇——观〈沩水春秋〉有感》一文,发表在我市市级文史公众平台“宁乡啊宁乡”上!文章的末尾是这样一句话:“在这个瞬间,宁静下来,沉默,就是最好的表达。”当时我会心地笑了,从标题到结尾的风格,完全就是受了《读者》的影响!

  高中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正如我原来的高中老师,全国名校长沙市雅礼中学的谢科明老师在一次全校学生会议上所言:“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繁重,大家没有多少时间去看那些长篇名著了。我们不主张死读书,你们业余可以读一读《读者》和《时政参考》等一些优秀的杂志,一来可以缓解压力、调整心态,二來了解时事、增进见识,同时可以提高写作水平,益处是很大的。”作为一位三湘名师,谢老师倡导同学们看《读者》,我觉得是非常正确的!这让我坚定地相信自己的选择,一如既往地热爱《读者》。

  我们就这样传阅和珍藏着这些杂志。有时我闲坐或陪伴儿子学习的时候,拿出早年的《读者》捧读,竟然还能读出新意,读出更多的喜悦!

  2019年,《读者》已经创刊38周年。到今年的第11期,《读者》累计发行20亿册!《读者》真正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我为20多年来一直坚定地拥有它、热爱它而感到自豪!

上一篇:好想被人称赞     下一篇: 无